大专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对策

目前,大专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工作;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而近几年来,大专生找工作难的状况一直在延续。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原因、社会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体制的的原因以及家庭原因等等。

一、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专科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大专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专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人员的加大就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另外,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中,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一是企事业单位展开了多层次的精简工作,职位、职数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岗、竞岗、再就业,人力资源调整成为企事业单位正常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失业人数、待就业人数形成了一定的动态积累;

(二)家庭因素

就家长而言,保守的、陈旧的就业观也会对大专生的择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现在的家长普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一份高收入、高福利且相对稳定的工作是他们满心希冀的,诸如营销一类工作强度较大、风险较高的工作,他们往往糊里糊涂地认为不正经,从而干涉学生对这类职业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三)学校因素

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学校的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市场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下,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号需求取向,做到产销对路学生毕业才有出路,学校也才有生存的竞争力。

(四)自身因素

大专生是就业的主体,其主体意识的强弱对就业的数量与质量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如果说就业难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难就业则是一些大专生个体的就业体现。难就业的因素表现复杂,如大专生进校后缺乏专业兴趣,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职业的认识模糊,无职业生涯规划或设计不完善,又不能及时修正,因而缺乏奋斗的理想与动力、观念不更新,就业过程中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个别大专生只看到就业的压力而不能正确认识就业的形势,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就业心态不良等,此外高不成低不就、攀比心理等也是目前一些大专生难就业的内在原因。大专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专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专毕业生的,比如说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和教育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专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专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他们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是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是他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二、大专生就业现状与缺陷

在当今大专生多如牛毛的时代,无论是哪类专科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困难!但并不是说大专生找工作就没有出路!

(一)专业上

有的专科院校的一些专业,例如数控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都很高很高,而一些看似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英语,行政管理等,就业很不乐观!这主要与市场需求和人数过于饱和有关!

(二)学历上

部分大专生认为他们的学历难比本科生,但是,在如今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可以说,学历不占任何优势,在学校期间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种谋生的技能,考几个有分量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找工作时会增加砝码!

有时大专生也容易就业,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与机遇,只要不懈地努力,会找到满意的工作的。因为现在的工作不光是文凭,主要的还是水平,如果能力过强还有比较容易就业的。而且也有企业开始重视大专生,因为大专生的能力不一定低于本科生但是工资要求低于本科生,但工作能力却又比低学历的人高些。现在的一些促销员、网络销售人员、房地产中介等职位,都非常适合大专生去做,这些岗位本科生看不上,而中专生等则能力有限难以达到要求,大专生经过培训以后应该会做得非常出色。杨希宏认为,关键是大专生要调整好心态,不能一开始就定位太高,就业前虚心接受一定的培训。也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建议,大专生应将求职重点放在一些中小企业身上,从低层做起,而且在学校时给你介绍一个故事;

从初中生到年薪38万的经理20011015日,美国某大集团公司中国(香港)区人力资源部经理在电话里与笔者联系,要在人才市场包下星期一到星期五五天场子,招聘300多名职员。于是,一时间人才市场门庭若市,排起了长队。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年方30岁、年薪高达38万港币的姜逸群经理,居然是一位仅有初中毕业文化水平的农家子弟。更令我吃惊的是,姜逸群打工12年,从来都是工作来找他!他说:深圳教会了我四条处世法则,这四条法则帮我走向了成功!

法则一:对别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1989年的大年初三,节日的气氛正一节一节推向高潮,在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个小山村里,姜一伢却一天比一天显得更加沉默。18岁,已是媒婆追逐的对象,他不想让自己就这么早早地定位下来。初中毕业两年来,他一直没放弃学习,而他将名字改为逸群则更没人知道,逸群只有走入另一个世界他才有卓尔不群的机会。

大年初九,姜逸群辞别父母,背着简单的行囊,揣着初中毕业证,来到了当时还很荒凉的深圳特区。他随身带了200多元钱,但旅店的房租太贵,而农村出来的他又很节约,所以他每天睡台阶,吃不到两元一天的伙食,穿着一双还是学校时的旧球鞋满深圳跑。但他并没有急着找工作,他做事一向先思后行,至少,他可以到建筑工地做小工。但他要寻找一个适合他在深圳发展的工作,他是个对自己非常负责的人。

有一天,姜逸群在罗湖区蔡屋围的一个旧居民区走的时候,被一个陌生的声音唤住,问他愿不愿意帮助搬家,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20元钱工资。20元钱相当于一般打工仔四天的工资(那时一般打工仔的工资每月在120-150元之间),姜逸群答应了。他在楼下等了一会,那人又叫了两个人来,然后就开始搬家。那两个人是一起的,他们就合作搬一些大的家具,姜逸群就搬一些小的家具。大家具少,那两个人磨磨蹭蹭;小家具多,姜逸群也不埋怨,只是埋头干。搬到后来,有很多东西老板觉得没用了,就说,给你们了。那两个人听到了,就立即停下手中的活把他们觉得有用的东西捡到一块,姜逸群没有跟那两个人争,依然很认真地做事。姜逸群的衣服湿得差不多了,那两个人依然气不喘,脸不红,因为他一个人干的活几乎相当于那两个人干的活。家搬完了,老板付了钱让那两个人走,却把姜逸群留了下来。老板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对他说:你是一个能真正帮人做事的人。我的工厂正需要人,到厂里你可以学到一门技术,工资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可能会高一些,不知你愿不愿意去?这不正是自己要寻找的工作吗?姜逸群爽快地答应了。

这第一份工作,让姜逸群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认认真真地替别人干活时,总有一双眼睛会在看着你。

法则二:正面残酷,化戾气为祥和

那个厂在南山区育兰路进去500米左右的一个小村边,是个鞋厂,才30来个员工,其中又有一半多工人是老板的亲戚,过这个厂在当时说还是个很不错的厂,姜逸群就干了下来。令姜逸群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小厂里,连老板在内,竟数他的文化水平最高。于是老板把厂里的管理大权交给他,他为这知遇之恩而激动不已。

第一天上班,逸群仅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融进了集体,谁叫他都行,谁的事他都帮忙,不地干活,谁会不喜欢他呢?可是,几天下来,却把他的那点点激动扫荡得干干净净。老板的亲戚并不因为有老板的口头交待就听他的话,而是装作听不懂他的话,然后用方言当着众人的面笑话他落他,让他很是难堪。初时他想,自己一个外来人初来乍到就骑到他们头上,令人不服气是很难免的,就先不对他们作什么要求,管好外来工再说,有了成绩后他们自然会另眼相看的。这倒好,那些人的气焰更是高了起来,还时不时地对姜逸群指点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外来员工也开始对他阳奉阴违,让他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再后来甚至发展到了当众辱骂姜逸群的步,这令他打起了退堂鼓。

有一次,姜逸群忍无可忍地和老板的一个远房表弟吵了起来,那人指着他的鼻子,当着许多人的面尖酸刻薄地骂他:衰仔,你以为你是谁?这里的厂子全是家族式的你连这点都服侍不到,你以为你可以到外面去混吗?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句话,令姜逸群如醍醐灌顶,让本想离去的他反而留了下来。他想,这里的厂子全是家族式的倒不一定,但真要再找一个这么好待遇的厂子,遇上这么赏识自己的老板,只怕是没多大可能性,而且,这里遇上的情况在别的地方难就不重演吗?第二天,他更精神抖擞地上班了,并在众目睽睽之下,主动向昨天跟他吵架的老板的表弟道歉,令那人很是不解且不好意思。接下来,他又积极努力地和其他员工沟通。

很快他就发现,其实老板的那些亲戚们也常是明争暗斗,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很好,只是因为他来之后,一致抗外的情绪让他们稍稍有了一点点团结。就拿跟他吵架的那个人来说,在厂里的人际关系就不怎么好,有一次病了躺在床上竟没人问一声,还是姜逸群问过别人后才知道。姜逸群到那个人的房间去看望,发现他竟高烧到摄氏39度,可家里穷舍不得花钱看病。于是姜逸群不计前嫌,自掏腰包替他请来医生。因为姜逸群的宽容和乐于助人,一段时间后,他在厂里的地位渐渐地确定了下来。1993年,这个小厂发展到了300多人,姜逸群的职务升到了厂长,月薪高达2000多元。

法则三:意识到危机,退一步为的是进一步

1992年的下半年,老板决定招一批生力军进来,均要求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先做一段时间的后备干部,然后分到各车间,熟悉工厂流水线作业后,就任各车间主任职务。这群大学生进来后,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高素质带来的高效率,给姜逸群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一个从河南来的大学生对姜逸群说,一个人一次性完成全部流程很费时间,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倒不如每个人只完成一个工序,再另外成立一个质检部,专门负责质量检查,这样,精于一个工序的生产工,能够以更高速度生产,产品质量又有保证。并告诉他,很多大厂都是这样生产的,尤其是一些合资企业,一整套管理体系更是科学、先进,很值得借鉴、学习。姜逸群由此深受启发,对厂子的管理开始正规化起来。人事制度和奖罚机制,他放手让那些大学生们制定。他感觉到,虽然彼此在年龄上相差仅仅一两岁,虽然他们只是自己的下属,但他心头有了严重落伍的危机感。他没有夜郎自大,而是恰恰相反,在那群大学生的建议下,产品开发部、市场调研部等主要职能部门也相继成立;紧接着,他听从下面的意见,向老板建议,将生产权和行政权分离,另外招了一个具有多年生产管理经验、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来担任生产厂长,自己退居二线,当了行政厂长。这就是说,他不是将自己的权力削减,而是全部交了出去,这令老板很是意外。

在此期间,姜逸群利用工作闲暇,根据自己的知识面,结合自己的特长,狠补行政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从书店买回大量的参考书,如饥似渴地学习。

法则四:尊重别人,就是展示自我

1997年,当年的小厂已经发展成拥有2000多名员工,固定资产超过5500万的大厂,姜逸群的工资也由最初的200多元涨了30多倍,涨到了7000多元,但对于不满于现状、进取上进的姜逸群来说,虽然在百忙之中没能去考个学位,却有了游向大海去的想法。

这年五月,另一个分厂工程竣工,姜逸群亲自到人才大市场去招兵马,朴素的衣着,不喧哗的阵容,但由于品牌的效应,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良莠不齐,姜逸群都微笑着一一与他们交谈,不急不躁,不愠不火,让人根本就瞧不出,他竟是这个工厂总厂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行政厂长。这其中就有不少夸夸其谈的人在他面前显出大大咧咧,旁若无人的样子。竟有这样一个人,不排队,直接冲了进来,甩过一张名片,点要与有决定权的人谈,对姜逸群不屑一顾。姜逸群也不生气,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同事:这位是我们的总工程师,这里招聘的所有位都可以在今天初步决定下来。不过,请您暂时排到应聘生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后面去,我们将按顺序对您进行面试。那人还是对姜逸群不屑,转向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说:我们尊重每一位求职者,所以我们并不搞管理人员特殊化,请您谅解!这时那人也许感觉到自己的鲁莽,显出很后悔的样子,准备离去,姜逸群知一份工作对一个漂泊在外的打工仔的重要性,也知道那个打工仔的想法,就唤住他,把自己的片给了他一张,说:如果您今天没时间的话,您可以明后天到厂里来谈。这时应聘的人群中不知谁看了姜逸群的名片,发出了一声惊呼:呀,您是总厂长!躁动的人群一下子静了下来,而那个莽撞的人也跑到后排起了队伍。后来,那个莽撞的人还真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这一天,三家猎头公司的经理与姜逸群交换了名片,其中的一个说:真正能做到位尊而不卑下的人,这些天来我只看到了您,您正是我找了很多天要找的对象。就是这年年底,姜逸群应聘到了一家香港公司,当年年薪就高达13万。

如今,姜逸群已到了而立之年,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并把它开到国外去。姜逸群说:我有经验,手头有一流的猎头资料,对外资公司国内公司都很了解,凭借中国加入WTO的春风,同时,还四条一直坚持做到的法则,所以我有信心。

做好职业定位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的统一,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做准确定位。

检视个人特质(一)欲望(Desires))(做事的能力)在此人生阶段,你究竟要什么?(二)能力(Ability)你擅长什么?(一般技术以及特别技术)(三)性格特质(气质、性质)(Temperament)(气质、性质)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四)资产(Assets)(有形与无形)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

每个人群都需要定位,其目的是保证自己持续地发展。但是各个群体定位的重点不同:定位重点在于澄清自己有什么。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者看重自己的成绩,有的过于低估自己身上的潜质,所以,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思路是,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

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所谓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找工作不能眼高手低,明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工作却偏要做,那结果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2)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能给你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对你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他们的成功经验又是你可以借鉴的。

3)自我推荐。在了解自己和工作的基础上,就开始求职了。求职就是寻找和得到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获得用人的信息、争取面试、谈话、签约等环节。找工作就像推销商品一样,要让顾客买你的产品,你必须告诉对方,你的商品质量如何的高,价格怎样公道,才能吸引人们来买这种商品。同样,找工作时也要围绕着我真正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而我提出的要求也是十分合理的这样一个中心来展开。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认可和录用你多学习一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就业时会更具竞争力。

三、就业对策

(一)调整心态稳中求优

大专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职校生、本科生、研究生来说较低,因此,大专生们被形容成在夹缝中生存。针对这种情况,黑大创业教育人士认为,大专生虽然就业困难,但只要调整好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难。首先大专生应该有个平稳的就业心态,不要因学历受限制就放弃就业,要针对自己的专业去求职,有必要可以试试到南方就业,因为很多专业比较适合南方需要。同时,大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要心急,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可以多方寻找机会,在多个单位中找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

(二)加强社会、学校调控

大专生就业工作可以说是全社会的大事,其中政府职能部门理所当然地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调控功能。包括各省招生办公室在内的相关部门有责任审视、分析社会职业需求动态,有针对性地预测未来人才需求信息,并适时向学校发布,学校可根据政府部门的预测信息,及时调整招生专业、学科,修订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模式。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宏观调控,指导高校办学,尽可能地减少学校某些专业招生的盲目性。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意识,要注重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如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并完善学校与社会的联运机制等。通过密切的合作关系,展开长期性的调研,主动掌握人才需求动态,建立与高校专业相适应的就业基地,甚至与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防止招生时走老套路,学生毕业时再谈专业不对口、供需矛盾大的问题,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三)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兴趣的提高一是需要毕业生加强理论的学习与引导,二是毕业生应积极参加相应的实践锻炼。学校在培养大专生的职业兴趣方面,可要求各级团学组织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率;积极搭建锻炼平台,鼓励建立、审批并扶持大学生社团、学术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团队等学生组织,加强管理,发挥他们在职业生涯设计中的作用;促进校内外联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及产、学、研联合基地,使学生走向社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社会化等。另外,学校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专生在就业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学校还可开设大专生职业生涯设计相关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拓展基础教育面,通过教师系统讲授,提高大专生对职业及大专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解。并选拔富有责任心、精通业务、指导能力强的教师,组建专业的指导队伍,加强大专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通过指导,了解学生个性,互通信息,帮助大专生扩大视野,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及时了解学生生涯设计实施状况,帮助学生寻找生涯设计中的不足,向学生反馈相关信息,便于学生及时进行调整。

(四)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现在的大专生就业,已不在局限于原有的统分统配或简单的双向选择模式,而是适应市场需要,在双向选择的同时,走自主择业的道路,这里的自主择业内涵较为丰富,既包括个体选择目前社会中已有行业就业,也包括大专生的自主创业。这就要求学生及其家长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意识,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大专生也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有利资源,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质,并根据个人的条件、社会环境、行业前景及就业市场等的变化,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工作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大专生就业过程中,一方面存在就业难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的是大专生就业质量不高或难就业的问题,因此,提高大专生的就业能力也就成为学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应从社会需求出发,在加强大学生理论教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益于提高大专生就业竞争力的素质拓展训练,如注重大专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构建通识性教育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等等。就业能力的提高将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难就业的现象。缓解大专生就业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大专生等多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多层次的努力实现多赢的局面。